/

    🔍什麼是「焙火」?

    會影響茶的哪些風味?完整解析看這裡!

    如果你正在為品牌選茶,應該都聽過「焙火」這個詞。
    有些茶叫「清香四季青」,有些則強調「重焙鐵觀音」,那這個「焙」到底是什麼?它真的會影響風味嗎?會不會讓茶變苦或失去香氣?本篇文章一次說清楚!

     

    🔥焙火,也叫烘焙,是製茶流程中一道關鍵工序。

    簡單來說,就是用熱能加熱茶葉,幫助茶葉去除多餘水分、穩定風味,並進一步改變茶湯口感與香氣。不同的火力、溫度、時間與工藝,會讓同一批茶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。

    焙火不只存在於烏龍茶,紅茶、白茶、甚至綠茶,有些也會進行焙火,只是強度不同。
/

    🍵不同焙火程度會改變茶湯的風味

    • 香氣類型(清香 / 焙香 / 炭火味)
    • 口感厚度(清爽 or 醇厚)
    • 耐泡程度(有焙火的通常更耐泡)
    • 回甘方式(焙火茶偏後段回甘,清香茶偏前段鮮甜)

     

     

    🍃焙火對調飲有什麼影響

    • 更濃的茶感,可撐住鮮奶、糖漿的味道,不會被蓋過
    • 較少草青味,不易與乳品發生「乳化反應」造成分離
    • 更高穩定度,茶湯冷藏後不容易變質或澀味上升
     

    如果你想做「純飲」路線,也不是不能用焙火茶,但要挑選輕焙版本,否則茶湯可能過於厚重、收斂感太強,讓客人誤以為是苦。

🧋範例解析:焙火差異怎麼影響一杯奶茶?

📌 鐵觀音(重焙)+ 鮮奶

→ 味道厚、奶感融合,尾韻帶燒火香,適合冬天熱飲
 

📌 古早味紅茶(中焙)+ 黑糖 + 鮮奶

→ 有中焙特有的焦糖、麥芽香,避開重焙的厚重尾韻,適合做成「黑糖拿鐵」,不與黑糖的炒香味衝突

 

📒總結:「焙火」是風味的選擇

焙火並不代表「加工多」、「比較老」,它其實是製茶師展現技術的一部分。
不論是清香的無焙火茶,還是厚重的重焙鐵觀音,都有適合的場景與風味表現,重點在於你想做什麼樣的茶,搭配什麼樣的產品。

如果你還不確定要選哪一種焙火程度的茶,我們南日茶業可以協助你試喝、選擇與拚配,幫你找到最符合品牌定位的那一杯。

 

🙋FAQ 常見問答區塊

Q1:焙火會讓茶變苦嗎?

A: 不一定。適度焙火反而可以讓茶更醇厚、柔和,降低草青味與刺激感。但若過度或火候控制不當,確實可能帶來焦苦或乾澀感。
 

Q2:焙火程度越高越耐泡嗎?

A: 通常是的。焙火茶中的含水率更低、結構更緊實,因此在多次沖泡後仍能維持風味,不易釋盡。
 

Q3:焙火茶可以冷泡嗎?

A: 建議選擇輕焙或中焙的品項進行冷泡,能保有一定香氣又不易釋出過重的苦澀感。重焙茶則較適合熱泡或作為奶茶基底。
 

Q4:我該如何選擇焙火強度?

A: 若你希望清香鮮爽、適合純飲,選擇「無焙火或輕焙」;若你要搭配鮮奶、奶蓋或重口味調飲,建議選擇「中焙以上」的品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