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香、穩定、不卡桶——正確泡出一桶好茶,不讓每一克茶葉浪費!

 

為什麼要學會正確泡法?

在手搖飲中,茶就是一間店的靈魂。
這一頁,南日茶業將帶你一步一步掌握沖泡技巧,不論是紅茶、綠茶、烏龍,讓你泡得穩、泡得快、泡得出品質。

 

材料準備

不鏽鋼桶、商用電磁爐、大型磅秤、溫度計、計時器、有刻度的量杯、攪拌棒、濾布、保溫桶、

沖泡步驟
  • 第一步
    燒水至指定溫度
    使用熱水器請搭配溫度計及電磁爐適當加熱或加水降溫
  • 第二步
    將茶葉放入桶中後注水
    注入熱水後可稍微攪拌將茶葉潤開。
  • 第三步
    加蓋悶泡
    時間依照茶葉種類與濃度調整
  • 第四步
    撈出茶包/濾掉茶葉,進行醒茶
    建議靜置 10~20 分鐘讓茶湯降溫,使茶味穩定,不建議立即加冰
  • 第五步
    視需求加入冰塊降溫
    若後續需快速冷卻可加冰塊(切記計入融冰量)。

沖泡步驟詳細說明

悶泡時間掌控

時間越長,茶湯越濃,但也更容易釋放苦澀單寧。可視茶種與濃度調整。
 

醒茶

取出茶葉後,不要立刻加入糖或冰塊。建議「靜置醒茶」10~20分鐘。
這階段茶湯會變得更穩定,風味圓滑、避免後苦。醒茶也是避免乳化失敗的關鍵。

 

加糖攪拌

趁茶湯仍溫熱時加入砂糖,建議一邊倒一邊攪拌。
若使用糖水(預先將糖用熱水化開)會更快速、避免糖結晶沉底。
 

加入冰塊降溫

如果要快速冷卻,可直接加冰塊「坍縮」降溫;若是做預製桶茶,則可放涼後冷藏。

 

專業術語解釋

茶水比例 1:x

表示 1 克茶葉對應 x ml 水。常見為 1:50(中等濃度),1:40(濃),1:60(淡)。
 

單寧酸

茶葉中自然存在的苦澀物質,泡太久或水太熱會過量釋出,導致口感刺舌、不耐喝。
 

醒茶

將剛泡好的茶靜置分鐘,讓香氣、單寧穩定釋放,茶湯更圓潤、口感穩定。
 

冰塊坍縮

一種茶湯保存技巧,指加入大量冰塊快速降溫,使熱茶快速收縮,防止細菌滋生。但需預估冰塊融化量以免沖淡。

乳化反應
茶葉乳化(Tea Creaming),又稱「冷後渾」或「凝乳現象」,是指紅茶或發酵程度較高的茶湯在冷卻後,茶湯表面或整體呈現混濁、不透明的現象,就像牛奶或奶茶一樣。 這其實是茶葉中茶黃素、茶紅素、咖啡因等物質在低溫下相互作用,產生凝聚現象的結果,並非茶湯變質或壞掉,反而代表茶葉品質較好,含有豐富的茶黃素。

卡桶/卡渣
指茶渣或茶粉卡在桶底、出水口,導致堵塞。可用濾袋或改用免濾茶包解決。

濾袋/免濾茶包
大型茶袋可直接泡茶後取出,乾淨快速。常用於商業用途。

茶湯穩定度
指茶泡好之後,放置一段時間仍不易變質、變味。

 

常見問題QA


Q1:桶泡茶能放多久?
A:溫桶保存建議4小時內喝完,冰藏則可維持8小時風味不變。請勿反覆回溫。

Q2:冷泡茶與熱泡茶哪個比較省?
A:冷泡茶省工、省電,但需長時間冷藏與備料。熱泡茶適合大量、即時出杯,兩者可依店型搭配使用。

Q3:可以提前泡好明天的茶嗎?
A:不建議。雖然冷藏可延長保存,但茶湯風味會逐漸氧化變質,建議每日現泡、隔天重煮。